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电子和纳米技术研究所利用摩方精密的微纳3D打印机开发微针,专为微创药物输送而设计,用于视网膜修复领域。
近期江苏大学张忠强教授团队制备出了一种带有横向梯度微通道和环向凹槽的新型纵横织构锥体,提出了功能表面梯度表面张力-毛细吮吸力耦合作用下液滴自运输双模式,实现了多尺度液滴超快速、长距离无损自运输。研究通过摩方精密nanoArch® S140高精度3D打印机制备了纵横织构锥体,实现了多尺度液滴超快速定向长距离自运输,最大自运输速度可达208 mm/s,比具有单一曲率梯度的自然或仿生结构快1-4个数量级。
摩方精密在软体机器人应用已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在研究生物体和软体机器人结构与特性之间的相关性中,设计制备出具有该特性的结构和材料,通过独有的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µSL)技术,可完成复杂三维微结构的快速成型制作,摩方精密制备出的软体机器人相关精细零件被应用于内窥镜、手术机器人、仿生结构、智能传感器等众多领域。
精密加工是指利用先进的加工手段,在微观层面上对材料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过程。它主要包括切削、磨削、蚀刻等加工方法,以实现对材料微观结构的调控。精密加工技术在半导体、汽车工业、生物医学、光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陈华伟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动态可调节的DIW打印策略,该策略将一个可移动的打印针连接到一个Y形微流控喷嘴中,通过调节挤出压力和针头在微流控喷嘴中的运动,能够精确控制细丝内层的位置、比例和形状,进而再对细丝内层结构进行精确的亚体素控制,可以制造具有各种复杂结构的细丝。
南方科技大学的郭传飞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基于柔性滑觉传感的机器人触觉感知系统用于纹理识别,该传感器中,表面的指纹结构和传感器中的微结构层对传感性能起到关键作用。
PμSL技术相比传统微流控3D打印方法更具有优势,比如更快速的周转时间、更低的制造成本,弥补了微流控3D打印低分辨率、材料特性稳定性低及吞吐量低的缺点。
微成型和微纳3D打印在支持的材料方面有所不同,但差异还不止于此。通常,微成型用于大批量生产。相比之下,微纳3D打印用于原型制作和小批量生产。除了这两种微制造工艺之间的一些相似之处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重要的差异。本文简要介绍了每个流程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