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能够提供高分辨率,较高打印速度以及在材料设计方面较为灵活,光聚合3D打印尤其是立体光刻和数字光处理引起了广泛重视。
自 1990 年代提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发展能够获得具有预定分子量、低分散性的聚合物,以及定义明确的结构的ATRP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永刚课题组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 高精度3D打印技术结合PDMS浇铸工艺制备了波形人工触须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用于不同流体的分析。
比例为1:10000和1:70000的大卫雕像复制品的SEM图
西南科技大学微纳仿生系统与智能化研究团队李国强教授与海河实验室曹墨源研究员合作,利用摩方精密PμSL高精度3D打印技术制备了一种多仿生槽锥刺结构(BGCS)实现水下油滴的逆重力高效运输与收集。
马尼帕尔高等教育学院Sajan D. George课题组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 高精度3D打印技术结合PDMS浇铸工艺制备了微通道嵌入式隐形眼镜,该隐形眼镜可以利用微通道的毛细作用实现自保湿功能。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William J. Scheideler课题组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 3D打印技术结合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制备了多功能3D电子传感器。
近年来,微米尺度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光学、微机器人、微电子学等领域。目前,微米尺度3D金属结构可以采用聚焦电子/离子束诱导沉积、激光感应光致还原等3D打印技术直接制备而成,或者采用双光子聚合3D打印技术结合电镀技术多步制备而成。